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大陸??台灣??

去大陸唸書和在國外唸書都有個相同的效果,那就是眼界會開闊一點。

學測頂尖生搶登陸 高教警兆
更新日期:2010/07/26 03:10 林志成、楊宗灝、李義、石文南/連線報導
中國時報【林志成、楊宗灝、李義、石文南/連線報導】

中國大陸今年首度開放台灣學測頂標生入學,確實達到效果,北京大學以此管道收了十二位台灣優秀學生。準備前往大陸讀書的學生說,大陸頂尖大學學生來自各省菁英,跟他們成為同學,自己一定要更認真,努力進入「贏者圈」行列,未來更有競爭力。

每到招生季節,台灣各大學使出渾身解數,提出高額獎學金、免學雜費、送3C設備等吸引學生。但在爭取台灣頂尖學生方面,中國大陸的大學今年頗有斬獲,吸引力甚至超過台灣的大學,對台灣高等教育界造成震撼。

桃園復旦高中六名學測頂標同學,九月起成為上海復旦大學新鮮人,除了學雜費較台灣低廉,同學們認為大陸學風相對更有「競爭力」,是跨海讀書主因。

選擇就讀八年制臨床醫學系的賈晉瑄說,祖父是中醫師,因此想進大陸一流醫科復旦大學。考取復旦經濟學系財務金融組的吳微仁認為,大陸一流大學的學生是各省「菁英」,能有機會成為同窗,更提升未來進入職場競爭力。

高雄女中應屆畢業生陳韻慈、曾敏嘉也都捨台灣,選擇就讀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類,二人均看好大陸未來發展遠景,要提前適應當地社會。陳韻慈說,讀《中國時報》兩岸報導,嗅到大陸文創產業潛力無窮,學業完成後會留在大陸工作,並繼續在大陸深造。

曾敏嘉是聽媽媽分析大陸前景,上海未來一定是世界最大舞台,趁著就學建立人脈、融入當地社會,決定赴陸求學。她說,大學畢業後會考慮留在大陸就業或繼續升學,讀高三的弟弟也考慮赴大陸攻讀中醫。

台北市延平高中學生張書齊今年以優異高中成績順利申請上北大醫科、上海復旦經濟系、上海交大醫科,他目前正在北大醫科、上海復旦經濟系兩者間做抉擇。

張書齊的媽媽陳淑英表示,中國大陸今年訂出學測頂標和達六十二級分可申請進頂尖大學的標準,書齊學測六十五級分,一付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勇敢嘗試,決定到大陸讀書。

張書齊參加北大醫科面試時,一位教授問:「有家醫院研發出一種新藥,如何說服病人使用或推廣此一新藥?」張書齊以台灣年輕人幽默的口吻回答說:「我會建議病人先去買保險。」此話一出全場哄堂大笑。他目前自修看大陸小說,逐步克服簡體字,以便未來適應在大陸的學習。

商業周刊-成長學習-教育線上-沒補過習 也能考上北大狀元

兩岸「含金量」最高學生交鋒
沒補過習 也能考上北大狀元

撰文者:王榮章

海峽兩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如果讓兩岸最優秀的學生齊聚一堂,彼此交流十四天,會激盪出什麼火花?他們對未來怎麼規畫?

七月十四日上午,在台大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有一場特別的讀書會。會場中,三十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以及台大三十位學生,舉行了「中外管理名著閱讀心得」分享座談會,台大、北大學生輪流上台以中、英文報告,其中台大管理學院六組學生中,有五組選擇歐、美名著;反觀北大學生,六組中有四組選擇以中國傳統為出發的著作,包括論語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之道、孫子兵法與企業戰略經營、三國管理經、《明教》企業管理二三話等。

這樣的交流還不是這群人最特別的地方,事實上,這六十位兩岸大學生,都是「兩岸狀元營」的成員。

二○○一年,台大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這兩個兩岸最優秀的管理學院,首次聯合舉辦「台大北大暑期菁英青年營」,這項活動素有「狀元營」的美譽;而今年北大訪台的三十位同學中,有二十七位是來自中國各省的高考(大學聯考)狀元,更是歷來「含金量」最高的一屆。

在中國當狀元有多難?中國三十一個省市行政區,每年高考生超過一千萬,而每省各有一個文科狀元加上一個理科狀元,以及部分加分後成為狀元的人,總計每屆人數不超過一百人。可以說,他們不是萬中選一、而是十萬選一。

但若在你想像中,大陸的菁英學生,只不過是會死讀書,那你可能想錯了。

北大狀元
獨門「糾錯本」,幫助學習

以這次狀元營中,北大參訪學生總召蔡林峰來說,出生在浙江紹興縣王壇鎮的東村,是紹興最貧瘠的農村,為了養活家裡,父親必須到外地去打工,留下媽媽在鄉下照顧田地和兩個孩子。蔡林峰和姊姊小時候就得幫媽媽幹農活,舉凡播種、插秧、收割等都難不倒他;農閒時還要去山上放羊,羊群吃草時,他就在旁邊讀書、寫作業。

偏僻的東村沒有學校,蔡林峰小時候家裡很貧窮,連玩具都沒有買過。小學從沒有學過英文的蔡林峰,上了初中發現英文成了他的罩門,班上不少同學已經學過,甚至還有一位很優秀的女生,已經學了三年。才剛接觸英文的他沒想到第一次考試,不論是英文或總成績都超越了這個女生,讓他的自信心整個提升,相信自己雖然來自鄉下,再沒什麼事情擋得住他。

蔡林峰說,雖然他學習英文起步較晚,但要讀好英文其實需要好的理解力,而他的邏輯、理解能力一向不錯;另外就是透過大量閱讀不斷積累,每天保持一定閱讀量。

二○○六年的「適應性考試」中,他以六百七十六分的成績保送到紹興魯迅中學。○九年高考,他以總分七百零三分成為浙江省的文科狀元。

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補習,他把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只是被動的聽講,重要的是學會自己思考。因此除了上課勤動筆做好筆記外,他還有一本獨門的「糾錯本」,整理出自己易犯錯、不熟悉的部分,這是完全屬於個人獨有的東西,他覺得只要能整理好糾錯本,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熱中社團,平均參加七個

蔡林峰雖然勤奮,但並不死讀書,他一樣看漫畫、打遊戲。「我的學習效率很高!學習的時候全神貫注,玩的時候開心的玩。」他說。

當這個年輕人談到他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出乎意料的,他講的不是當上狀元,也不是學校比賽或社團,而是他小時候就能幹各種農活。他說以前覺得這事很難以啟齒,但現在長大了,才知道這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資產。晚會上,他看著其他狀元營的夥伴們說,應該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吧!因為從社會最底層,更能看清楚這個世界。

無論是蔡林峰或其他北大狀元,每個人幾乎都參加了七到八個學校社團,對他們來說,大學是探索世界多元化的開始,沒有人願意只把時間花在準備功課。

台大狀元
主持晚會,完全即興演出

相較於北大狀元們在課業上的出色表現,台大的頂尖學生發展更早顯現出多元、更敢嘗試。例如去年從台中一中考上台大財金系的陳其寬,就是台灣年輕人敢於挑戰傳統、追尋自我的很好例子。

七月十三日晚間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做東的重要晚宴,陳其寬就挑大樑擔綱主持人,最特別的是他並沒有準備腳本,完全是臨場即興演出,可以看出他的口才與臨場反應能力。對自己的口才深具信心的陳其寬說,現在隨便給他一個題目,他可以立刻即席演講十分鐘,而且中、英文都難不倒他。對於他的好口才,陳其寬笑著說,因為小時候很愛說話,很愛問東問西,他媽媽心想乾脆培養他的口才,就送他去學演講。從小學開始,他就經常上台演講、參加比賽,透過一次次的實戰經驗,讓他的演說、反應能力日益精進。

高中自薦,進博士班研究

小學、國中都是讀資優班的陳其寬,高中順利考上台中一中,才剛上高中,陳其寬就做了一件非常「瘋狂」的行為,他穿著校服,跑到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癌症生理實驗室,一間一間去敲教授的門,表達他很想做實驗,希望能夠參與教授的計畫。敲了四個門,吃了四次閉門羹,不過不死心的他在敲到第五扇門時,碰上了年輕的教授林赫。林赫覺得這個年輕人很特別,從此就在他的指導下,高中生陳其寬跟著一群博碩士班的大哥、大姊們,在實驗室做研究。

高三時,陳其寬以「雙面夾攻──紫杉醇與維生素甲酸混合使用研究」,獲得第七屆旺宏科學獎生物科金牌,並且獲得四十萬元的獎學金。這項研究運用維生素甲酸,結合抗癌藥物紫杉醇,提升對抗癌細胞的藥物功效,但卻能降低紫杉醇對病患身體的傷害。結果獎項公布後,全台各地癌症病患的求助電話、信函湧進台中一中,讓年僅十七歲的陳其寬,突然感受到要承擔他人生命的沉重壓力,在經過一番思索後,他決定放棄醫科與化學,轉攻財金系,並且在去年如願以償。

考上台大後,陳其寬又做了一件很另類的事,他自己寫履歷寄給台中的各個國中、高中,毛遂自薦表示可以去學校演講,分享他的成功經驗,結果有不少學校真的請他去演講。他笑著說車馬費並不多,但剛好可以補貼搭高鐵回台中的費用。

這個言談中充滿自信、企圖心的霹靂小子,有不畏世俗眼光的心理素質,而這正是台灣菁英學子比大陸菁英更突出的特質。

尹衍樑目前身兼光華管理學院董事會董事長,一手催生了狀元營,每年更全額贊助六百萬的活動經費,尹衍樑比較他眼中的兩岸菁英,台大學生創意活力十足;但他說,你不能想像北大學生的勤奮刻苦。

下一步
北大急就業、台大愛深造

中國學生的勤奮,從本次商周對兩岸六十位狀元學生發出的問卷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在這次狀元營活動當中,本刊特地製作一份問卷,請台大、北大的同學作答,希望藉此瞭解兩岸優秀菁英對於未來的規畫,並試圖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當問到:你認為什麼時候開始要為就業做準備?北大三十位學生中,有十九位回答要在大一或大二就開始準備。至於台大學生則以大三為最多數。

最特別的部分,是北大三十位同學中,會想到台灣工作的人數過半,超乎過去我們認為台灣較不具吸引力的設定。

在六十份回收問卷中,兩岸顯現出幾個有趣的比較:

北大狀元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的人比繼續深造的人多。反之,台大學生則出國深造的比率遠高於就業。兩岸大學生近年同樣面臨就業市場的壓力,但北大菁英顯然對於直接投入職場的挑戰比台大學生高。

第二個特別的發現是,當問到是否會想到台灣工作,北大三十名學生中,有十六名回答會。主要原因是認為,未來發展性較好、機會較多;兩岸關係這兩年敵對感大降,交流日增,使北大學生認為台灣經驗也有利基,是意願提高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北大生逾半願來台工作——兩岸狀元營前途調查結果
Q:你畢業後打算就業?還是繼續深造?
選項:就業
台大:11人(36.7%)
北大:16人(53.3%)
選項:深造
台大:19人(63.3%)
北大:14人(46.7%)
Q:你會從何時開始為就業做準備?
選項:大一
台大:4人(13.3%)
北大:4人(13.3%)
選項:大二
台大:7人(23.3%)
北大:16人(53.3%)
選項:大三
台大:15人(50.0%)
北大:10人(33.3%)
選項:大四
台大:4人(13.3%)
北大:0人(0%)
Q:你會想到台灣工作嗎?(限北大生作答)
選項:會
16人(53.3%)
選項:不會
14人(46.7%)
Q:你為什麼會想到台灣工作?(限北大生作答, 可複選)
選項:發展性好
6人(28.6%)
選項:薪水高
1人(4.8%)
選項:有學習性
4人(19.0%)
選項:機會多
5人(23.8%)
選項:其他
5人(23.8%)
調查對象︰北大生30位、台大生30位
調查時間︰2010/7/16
整理:王榮章、邱碧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