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AQ

你家小孩的AQ(逆境商數)高不高?

你家小孩的IQ、EQ再高,都比不上擁有高AQ(逆境商數)的挫折復原力!怎樣才能培養出屢敗不餒、愈挫愈勇的小孩?


文/王譓茹 摘自天下雜誌

「現在的小孩真好命,什麼都不用做,什麼統統有,」周遭生活圈不乏聽到這類話。現代社會事事便利,日子的確比上一代舒適,加上孩子生得少,一個、兩個都是寶,看來確實是比較好命。

然而,小孩備受呵護,想要的都能到手,無形中也養成不能延宕滿足、忍受挫折的負面性格,甚至一有不如意,就用偏激的反應來表達。類似「國小學童成績退步,遭父母責備跳樓自盡」、「法律系學生知法犯法,搶劫店家數款新型手機」、「不滿對方態度不敬,十五歲少年割斷十二歲同伴喉嚨」等駭人事件,現實生活中屢有聽聞。

「擁有高指數的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數),比IQ(智商)、EQ(情緒商數)更加奠定小孩的健全與成功,」擁有十五年家庭教養與心理諮商經驗的布魯克斯博士和戈爾茲坦博士,在新書《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中,直指家長與教師在孩童人格養成教育中的核心職責。

任職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布魯克斯博士,是當前有關挫折忍受力、自尊心、激勵與親子關係等領域的頂尖演說家。戈爾茲坦博士則是猶他大學精神醫學系臨床講師,並任職兒童醫院與神經精神病學研究所,同為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及演說家。

在協助無數經歷醫療、發展、情緒和行為等問題與障礙的孩童、青少年,及其憂心的父母等臨床經驗中,作者深刻了解到,培養孩子有能力處理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壓力與挫折,遠比處心積慮雕鑿他們成績優異、成就突出來得重要許多。

「其實,每個小孩都具備適應及克服困境的能力,並不是少數天賦異秉的小孩才獨享這種資質,」作者認為。既然肯定人類具有抵抗挫折的基本特質,為何有些小孩有能力克服艱難處境,有些卻成為早年經驗及環境挑戰的受害者?


性格決定命運 教養決定性格

作者解釋:「許多家長與老師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導正孩子的缺點,陷於『缺陷模式』的負面教養腳本,而非擴充孩子的心性資產。」而子女是否能成為父母殷殷期盼的健康快樂、體貼他人、堅韌圓熟的成人,端賴家長是否以身作則,示範逆境中自處與從中復原的智慧,並使之潛移默化至子女的性靈與氣質之中。換句話說,想要教出屢敗不餒、愈挫愈勇的小孩,恐怕家長自己得先改頭換面一番;具備自我改變的洞察力及勇氣,才能改變教養語言、改寫負面腳本。

「因為小孩是機伶無比的觀察者,他們不是照我們所說的去做,而是照我們做的依樣畫葫蘆;幸或不幸地,家長就是小孩的榜樣,」作者犀利點出影響小孩性格發展的關鍵要素。
愛迪生發明電燈應該無人不曉,但當中的實驗過程大概鮮有人知。他曾經試過三千多種燈絲的材料都做不成,助手紛紛勸他:「算了吧,別做了,我們注定失敗的,根本就不可能用電發光。」愛迪生卻說:「可是我們終於知道這三千多種材料是不能做燈絲的。這就是收穫,不是嗎?怎麼會是失敗?」

這種堅持到最後一次失敗,進而獲致成功的精神,正是教育學家稱許的「聰明的失敗」。如果冀望子女擁有這般堅韌心性與強力復原力,就要儘快放棄「問題出在小孩」的慣性思惟,並檢討自身的教養腳本。簡單地說,有問題兒童,多半有問題父母;要求子女之前,請先挑戰自己。


與子女溝通時,應該經常自問:

1. 我的訊息是否傳達並教導孩子尊重他人嗎?
2. 我是否讓孩子有切合實際的期待?
3. 我協助孩子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嗎?
4. 我教導孩子同理心及同情心嗎?
5. 我提升孩子的自律及自我控制嗎?
6. 我以一種「讓孩子學我,而非討厭我」的方式為孩子訂規矩嗎?
7. 我是否真的聆聽並接納孩子說的話?
8. 孩子是否知道我重視他們的意見?
9. 孩子知道他們對我意義非凡嗎?
10. 我是否讓孩子了解到,錯誤也是學習的必經過程?
11. 我能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道歉嗎?


六個阻礙家長改變教養語言的障礙:
1. 一體適用:小孩基本上都一樣。
2. 改變我的語言,將會寵壞子女。
3. 目前這套教養腳本適合我,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4. 子女應該更感激我們的辛勞,以及我們為親職教育所做的努力。
5. 我的教養方式切合實際目標──我說它實際,它就實際。
6. 背負上一代教育模式的包袱。


撰寫正面教養腳本的五個原則:
1. 知道自己有責任改變不合宜的方式。
2. 了解問題、了解目標。
3. 釐清自己至今做了些什麼,以及為何無法奏效。
4. 凡「找」過必有收穫,每個問題都有積極的解決方法。
5. 如果一開始不成功,再試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