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快兩歲了,活潑且精力旺盛~是一個喜歡四處發現、探險的男孩。最近~和姊姊玩遊戲或互動時,會因為猜拳遊戲「輸」而生氣,負面的情緒久久無法釋懷……,憤慨又堅持的態度真令人擔憂。
小寶貝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多會用生氣、耍賴的方式表現
自己的情緒,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這時候~我們大人且要耐住性子別被負面情緒所牽動而動怒,提供媽媽對應團的小撇步供你參考:
1.和小寶貝溝通~了解原因,避免相同的事件重複發生(聆聽並反映孩子的感受)
2.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並且接納他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任孩子予取予求)
3.轉移目標,對於情緒波動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對他表示理解和關心外,還要盡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
4.父母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切記以下叮嚀:
-1 放輕鬆~父母自己要控制激動的情緒
-2 接納孩子~勿否定孩子的情緒
-3 誠實~誠懇面對孩子,不要說謊、哄孩子
-4 就事論事~勿翻舊帳、陳腔濫調
-5 協助抒解與轉化情緒~勿數-123停止情緒,過度壓抑情緒會產生負面影響。
-6 急事緩辦~趕急處理會事倍功半
-7 嚴禁恐嚇~權威、恫嚇只會打壓孩子的自信、造成孩子心中難以抹煞的陰影。
-8 大聲責罵~高聲斥責會讓孩子退縮、驚嚇,對其性格及生理發展都會有不例的影響。
-9 暴力鎮壓~會讓小孩覺得恐懼害沒有快樂、行為也會受暴力影響造成往後成長的偏差、有樣學樣的根源會逐漸產生等。
-10 千萬別賄賂~會讓孩子認為他的行為是被認同的,增強其負面認知及錯誤的價值觀。
若指猜拳遊戲「輸」的反應,我想了解的是~這個遊戲的輸、贏有相對應的結果嗎?還是生活中會用猜拳來做「意向決定」?若是如此~孩子心裡會存有未定的擔憂和恐懼,建議:可試著將遊戲結果改成溫馨的抱抱或喜悅的經驗,消弭孩子心中的擔憂。
培養情緒智力(EQ),不是要「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而是要幫助他覺察、區辨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學習運用這些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發怒,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其實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許多因素組成 ,其中林麗玲(2002)分析幼兒發怒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健康狀況不良時。
2.身體不適時。
3.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是恐怖的強烈刺激。
4.缺乏充分的運動。
5.為了迫使父母同意自已的要求。
6.模仿父母脾氣暴躁的生氣模樣。
【參考資料: 林麗玲2002,如何處理孩子憤怒的情緒】
當孩子在害怕、憤怒、悲傷、失望、妒忌的情緒下,很少會覺得自己是被瞭解及被接納,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更有耐心地傾聽~才能理解孩子情緒背後想表達的感受。提供嬰幼兒情緒發展的過程,讓父母參考:
情緒發展過程
年齡 情緒發展
0-5 週 滿足、驚嚇、厭惡
6-8 週 高興
3-4 個月 生氣
8-9 個月 悲傷、害怕
18 個月 害羞
24 個月 驕傲
3-4 歲 嫉妒、罪惡
5-6 歲 謙虛、自信
當我們越了解孩子就越能協助、支持孩子發展正向的情緒管理;情緒需要抒發、被瞭解,而不是受壓抑或責備而失控。孩子在情緒中有時會盲目與衝動,而父母適切的回應可以滿足孩子表達情緒的真正需求,好的同理則會讓孩子的情緒導向理性的方向。
遊戲時,難免有輸有贏,為什麼有些孩子卻總是輸不起呢?家長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些孩子總是輸不起,每次開心的參與,結果總是敗興收場,總是哭鬧著說:「我不玩了,每次都是你贏!」每次玩遊戲輸時,不是哭鬧,就是要耍賴改變遊戲規則,非贏不可。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學前幼兒的一項重要特質是「自我中心」。由於認知能力的限制,這個時期的兒童,不管在情感、語言、思考或是人際關係中,皆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狀況。父母若能先知道此點,就可以平常心看待孩子這種輸不起的行動,再來適當輔導。
孩子輸不起,某方面是榮譽感或得失心較重所致,在乎別人看待他的眼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此時就需要大人給予適當的機會和情緒輔導。孩子在受挫時,常會出現哭鬧或是攻擊等負面的情緒反應,此時適度的安慰是必要的。
許多家長面臨類似問題時,只顧著處理孩子因輸不起而產生的行為而斥責孩子,但這樣並不能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建議先安撫孩子受挫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心平氣和的傾聽,待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再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辦法。
此外強調遊戲過程中的趣味性,而非遊戲的結果。假如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獎勵,應讓孩子了解獎勵獲得的原因是由於他本身的努力,而不是因為他打敗了別人;或者,藉由降低孩子遊戲中的競爭性,拉近輸和贏之間的差距。
幼兒期的孩子情緒產生的時間較短、易變,且反應直接又強烈,父母在充分地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特點之後,除了要有良好的身教示範以外,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辨識自己的情緒,協助孩子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學習情緒管理。
此外強調遊戲過程中的趣味性,而非遊戲的結果。假如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得獎勵,應讓孩子了解獎勵獲得的原因是由於他本身的努力,而不是因為他打敗了別人;或者,藉由降低孩子遊戲中的競爭性,拉近輸和贏之間的差距。
幼兒期的孩子情緒產生的時間較短、易變,且反應直接又強烈,父母在充分地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特點之後,除了要有良好的身教示範以外,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認識、辨識自己的情緒,協助孩子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學習情緒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