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嫉妒」不會招來成功,「被鄙視」才會!

看比爾蓋茲評蘋果有感:「嫉妒」不會招來成功,「被鄙視」才會!

作者:劉威麟  出處:Web Only 2010/06

華爾街日報的D8 Conference這幾天如火如荼,前一天,蘋果的Steve Jobs才剛在同一場D8 Conference登台,整個美國網路幾乎在討論的Steve Jobs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那個氣氛,已經幾乎把Steve Jobs當成「神」了!隔天,輪到身為「另一個Steve」的微軟的Steve Ballmer上台,卻,沒有多少人在討論他講了什麼。

老科技人都有一點點「敏感」,大部份的科技人仍很難以置信蘋果居然會成為比微軟還大的公司,儘管兩者現在已身處不太一樣的競場,但大家仍很想問──

「微軟,你的感想如何?」

或許是刻意安排,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微軟總裁比爾蓋茲,選在這星期來上Larry King Live的現場節目!

這篇文章提及比爾蓋茲與Larry King的訪談,截取出裡面是「最精彩」的一段──Larry King這主持人,最出名的就是他不跟你客套囉嗦,直接切入心臟中心,要幫觀眾問到大家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個氛圍下,這個問題很簡單,而Larry King很忠實的拿它來問比爾蓋茲了──

「你,『嫉妒』Steve Jobs嗎?」(Is there any jealousy involved?)

比爾蓋茲好像知道早會有這個問題似的,還不到半秒,比爾蓋茲就接上去,表示:「不,不,蘋果大概比微軟早開始三年,它們曾經『大起大落』。」

「我當年曾在蘋果寫了BASIC程式,後來微軟公司比世上任何公司還寫了更多蘋果的程式。」比爾蓋茲說:「也就是說我們雖然作業系統上面競爭,但我們也是合作伙伴!」

「看到科技公司成功是好事。事實上還有很多成功的空間。」他繼續說:「我們會繼續競爭,競爭是一件好事。其實,在之前有些時機點,蘋果看起來好像快掛了,科技業的起起落落真的是叫人驚奇。」

然後,Larry King再噴了一句:「那,你喜歡Steve Jobs嗎?」

比爾回答:「Steve絕頂聰明,做過很多很棒的事。我們一起工作過的時間,譬如在Apple II的時代,我們很享受對打的滋味,我們個人有不一樣的強項,但我們都熱愛這個產業,而他比我老一點點但我們基本上年紀差不多。」

對於這些直接的問題,坦白說,比爾蓋茲在鏡頭前,答得相當不錯;比爾在鏡頭前,帥氣、成熟、穩重的形象,笑容非常自然、平易近人,但,這篇文章有點「吹毛求疵」,這篇作者顯然認為,比爾蓋茲看似從容,但論他所回答的「內容」,還真有點怪。

文章指出,當比爾蓋茲回答他是否「嫉妒」?比爾竟絕口不提「最近的蘋果」,他提到的皆是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而且特別「強調」了兩件事:第一、比爾蓋茲提到,科技就是這樣起起伏伏,蘋果尤其大起大落!這是暗指,微軟其實一直都是相對維持著「超強」的地位,並沒有大起大落,有時失落到連公司都差點活不下去,也意指蘋果有可能到明年就不紅了。第二、比爾蓋茲不斷的提到他和Steve Jobs當年無論在個人或公司方面,都是一邊競爭一邊合作,這是想辦法不提到現在的狀況:現在其實蘋果的成長與希望已經是「一面倒」,恐怕短期內沒必要會與微軟合作,微軟想合作都沒辦法,想競爭也都「對不上」了!

我很崇拜比爾蓋茲,再看下去實在「於心不忍」,其實比爾蓋茲可以暢談他對現在iPad的看法,可以暢談他現在看到Steve Jobs上台的感受,但他沒有談,且刻意的談到以前的事情,顯見著Steve Job現在的成就,或多或少的給了他頗大的衝擊。

比爾蓋茲雖然告訴Larry King他並沒有「嫉妒」,但裡頭卻暗藏弦外之音!

顯然,微軟若要再創科技一哥的地位,得到萬眾的崇拜,它一定要去除「嫉妒」。

雙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所謂「嫉妒」已經不是像小baby說你怎麼對他比對我還要好,所謂「嫉妒」,其實泛指著所有「不想認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間公司」,對我們個人來說,則常常是「某個人」。

你嫉妒他/她!

我們不必不承認。人性就是這樣,嫉妒永遠都存在我們心裡面。事實上,一個人的一生,就只要搏一次不可思議的成功,也就夠了,因此,「嫉妒」真是一件非常棒的東西,不是麼!看,每次在唸書,或是準備什麼考試,還是挑戰寫一份什麼提案的,還是要練身體……這麼冗長、痛苦的準備工作,是怎麼熬過來的呢?有一個方法,就是心中不斷想著一個「成功標靶」,如果那是一個「人」的形貌,嫉妒他,可惡,嫉妒他!他有什麼!我要和他 /她一樣!那麼,我們人類容易自然的就「動力十足」,六塊肌輕鬆成形,小蠻腰不再是夢,所以,嫉妒是好事!

不過,我發現,還有另一個同樣的動力,甚至比「嫉妒」更好的東西,那東西叫做「被鄙視」。

差別在哪裡?

「嫉妒」之後,就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兒,你想幹掉他!

「被鄙視」之後?也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邊,你想幹掉它!

差不多吧!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選手,然後有哪個運動員真的讓你好生「嫉妒」,這時候,你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打敗他!成為世界第一!

同樣一個運動選手,被教練罵到不成人形,說他只是隊中的拖油瓶,這種「被鄙視」,也會讓他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

差不多吧?

的確,在一些產業裡,「嫉妒」與「被鄙視」都有一樣的效果,就是會動力十足的去超越、創造新高。不過,在現代千變萬化的世界,它們卻不一樣了。我認為,微軟可能就是只得到前者,沒有得到後者;事實上許多想成功的人,明明就有一個模仿的對象、努力的目標,也是因為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只有「嫉妒」,沒有「被鄙視」,所以……無法成功!

「嫉妒」與「被鄙視」相異之處,如以下三點:

一、「嫉妒」會讓我們挶限於某人的舊方向,而「被鄙視」則不設方向、海闊天空:當你嫉妒某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慢慢的變得和他一樣!但在現今,由於每一條路都可能成功,蘋果也不是因為打敗微軟某個產品才取得今天地位!每一條成功,都需要「發明」;微軟如果將蘋果視為嫉妒的對象,那它肯定發明不出適合它的東西;事實上微軟早就已露敗象,在網路上頻頻想「參考」目前已經成功的Google、facebook等,許多網路服務做得有點「四不像」,網路人都可以看出微軟正在努力「跟」潮流的狀況,但以它的能力根本就不需要跟潮流了,而需要「創造」屬於它的潮流。他們的企畫人員可能選擇了「嫉妒」這條路,還沒有被鄙視,於是,不知不覺的一直在「學人家」。

二、「嫉妒」會讓我們頭上有一個天花板,而「被鄙視」則沒有高度限制:嫉妒一個人,開始追趕,當你覺得快要追到,一定就會感到滿足、放慢腳步,最後儘管終於「超越」了,才發現,你嫉妒的人早已不在原位,而身為第二人根本沒辦法取得什麼地位。但是當被鄙視的時候,絕沒有什麼天花板、沒有一個具體的超越目標,只希望達到「偉大」,他有一個目標人,但是不只要「超過他」,而是要「遠遠的超過他」。

三、「嫉妒」讓我們沒辦法輕易掉進泥巴,但「被鄙視」卻可以成天和泥巴打滾:這點應該是最重要的差異,畢竟,嫉妒是一種「處處比較」,但,要成功一定會經歷很多的失敗,當我們是嫉妒某人,而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可能慘遭失敗時,這種「比較」會變得更難以接受。我想和蘋果一樣,為什麼我的產品不能吸引記者來這邊萬眾簇擁,必須到校園去求求別人的推廣?基本上,「嫉妒」會讓我們無法接受「對方在天堂,我在泥巴」的事實,原本的嫉妒,原本的動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會化成太大的痛苦,讓我們無法繼續!但,如果是「被鄙視」呢?一開始的自我印象,就是一個早已被打在泥巴裡的人,所以在超越的過程中,再怎麼掉回泥巴也沒關係,會繼續的奮鬥來達到目標。換句話說,嫉妒的人打的是衣裳整齊的貴族戰,而被鄙視的人打的是泥巴戰,這個差異,決定了成功機率!

嫉妒難免,但,「嫉妒」可不可以變成「被鄙視」?

之所以「嫉妒」還沒有變成「被鄙視」,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的失敗過,甚至沒有被明言的「鄙視」過,所以還沒辦法跳到那個境界。我們說,微軟還是大家所尊重的公司,所以它與它的市場策略人員都還沒有感受到「被鄙視」,因為沒到那個程度,所以走不出「嫉妒」的神秘影響力。這時候,嫉妒還要再更深的再走出一步。「嫉妒」還不夠,要有人真的對你說出「鄙視」,你才真正有機會!

想想,想從「嫉妒」變成「被鄙視」,只要你所嫉妒的那個人,今天突然跑過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而其他的人也都跑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這時候,你就不會再想要超過他了,你只想要從泥巴裡站起來變成「天鵝」。或許,想要消滅心中嫉妒的方法,就是逼著對方要真的鄙視你,還有很多人都要鄙視你,於是,就會豁然開朗。

(本文作者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其部落格網址:http://mr6.cc/)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