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望玉山記‧陳夢林》

玉山之名,莫知於何始?不接[動,連續﹑連接]人境,遠障[動,保護、捍衛]諸羅[名,古嘉義]邑治;去治莫知幾何里?或曰:「山之麓(ㄌㄨˋ)[名,山腳],有溫泉。」或曰:「山北與水沙連[日月潭]內山錯[交錯],山南之水達於八掌溪[發源於嘉阿里山]。」然自有諸羅以來,未聞有躡(ㄋㄧㄝˋ)[動,踩踏]屩(ㄐㄩㄝˊ)[名,草鞋]而登之者。山之見(ㄒㄧㄢˋ)[動,顯露、顯出。同「現」],恆於冬日,數刻而止。予自秋七月至邑,越[動,經過]半歲矣;問玉山輒[副,每﹑總是]指大武巒山[位於嘉義縣東北方]後煙雲以對。且曰:「是不可以有意[故意]遇之。」

臘月[農曆十二月]既望[初十六日],館人[負責招待賓客食宿的人]奔告玉山見矣!時旁(ㄅㄤˋ)[接近]午,風靜無塵,四宇清徹。日與山射[動,光線映照],晶瑩耀目,如雪、如冰、如飛瀑、如鋪練[鋪陳的白絹]、如截肪(ㄈㄤˊ)[切開的脂肪,比喻色澤白皙]。顧[動,回首、回頭看;審視]昔之命名者,弗取玉韞[動,包藏、蘊含]於石,生而素質,美在其中而光輝發越[發揚播散]於外?臺北少石,獨萃[動,聚集]玆山,山海之精,醞釀而象玉,不欲使人狎(ㄒㄧㄚˊ)[動,親近]而玩(ㄨㄢˋ)之,宜於韜光[隱藏才氣]而自匿也。山莊嚴瑰偉,三峰並列,大可盡護邑後諸山,而高出乎其半。中峰尤聳,旁二峰若翼[羽翼;輔佐]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微間[夾雜]以青,注目瞪視,依然純白。俄而[不久]片雲飛墜中峰之頂,下垂及腰,橫斜入右,峰之三,頓失其二。游絲徐引諸左,自下而上,直與天接。雲薄於紙,三峰勾股[古代稱三角形為勾股形]摩盪[指氣勢高峻],隱隱如紗籠香篆[篆文狀的盤香;如焚香時煙雲繚繞]中。微風忽起,影散雲流,蕩歸烏有,皎潔光鮮,軒豁(明朗開闊)呈露。蓋瞬息間而變幻不一,開閉者再焉。過午,乃盡封[閉藏]不見。

以予所見聞,天下名山多矣。少[少室山,嵩山的一部份]、天台鴈蕩武夷之勝,徵奇涉怪,極巍峨,窮幽渺,然人跡可到。泰山觸石,匡廬山帶,皆緣雨生雲;黎母五峰[位於廣東省安定縣]晝見朝隱,不過疊翠排空[凌空],幻形朝暮,如此地之內山斂鍔(ㄜˋ)[刀鋒;此指崖頂]乎雲端、壯觀乎海外而已。豈若玆之醇精凝結,磨涅(ㄋㄧㄝˋ)[琢磨砥礪]不加;恥太璞[未經雕琢的美玉]之雕琢,謝草木之榮華。江上之青,無能方[相比]其色相[景色;佛教語。指萬物的形貌《涅槃經‧德王品四》:「﹝菩薩﹞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此處指的是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的面貌。);西山之白,莫得比其堅貞。阻絕乎人力舟車,縹緲乎重溟(ㄇㄧㄥˊ)[指大海]千嶺。同豹隱[如豹般地隱居山林]之遠害,擇霧以居;類龍德[指君子之德]之正中,非時不見。大賢君子,欲從之而末[副,沒]由[方法];羽客[指道士]緇(ㄗ)流 (ㄌㄧㄡˊ)[僧徒;因僧人穿黑衣,所以稱之],徒企瞻而生羨。是寰(ㄏㄨㄢˊ)[大地、宇內]海內外,獨玆山之玉立乎天表[天外],類有道知幾[指能見事情萌發的細微跡象,預知其變化]之士超異乎等倫[同類],不予人以[連,而,且]易窺,可望而不可即也。


陳夢林(1670~1745),字少林,福建漳浦人。諸生。康熙五十五年(1716),諸羅縣令周鍾瑄知其曾經編修漳州及漳浦郡縣兩志,具有修志經驗,因此敦聘纂修《諸羅縣志》,內容完善,後人謝金鑾、連橫等讚許為臺灣方志著作第一。有《臺灣遊草》、《臺灣後遊草》、《遊臺詩》等著作傳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