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密言:“臣以險舋,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 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賞析:
四川眉山素有“千載詩書城”的美譽,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商朝大夫彭祖,西晉文學家《陳情表》的作者李密,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南宋名相虞允文,長安畫派創始人“畫壇怪傑”石魯等。
李密原是蜀漢後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後又拜為洗馬(即太子侍從官),就是文中說的“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在封建社會裡,辭詔的話不是好講的,稍不留神便會以“不忠”之罪慘遭殺身大禍。因此,李密必須尋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謹慎的言詞書寫表文。李密辭詔的目的就在於為祖母養老送終。為此他尋找出一個響當當的政治依據,這就是晉武帝自己提出來的“以孝治天下”的口號。所以李密在結構全篇時,緊緊扣住了一個“孝”字。為了打消晉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還申明自己作為故舊遺老,現在不奉詔決非是忠於前朝,而是實屬無奈,是為盡孝而難以遠行的,因此反覆強調“逮奉聖朝,沐浴清化”,特蒙“國恩”,“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等等,以表自己對當今的感情,同時表達“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願望皇恩的誠心。如果不如此婉轉陳辭,一味地辭不奉詔,那麼作為表文的特殊讀者 ----晉武帝在心理上就決難承受了。
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陳情表》密布著感情的濃雲。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憫孫兒孤弱,躬親撫養,對李密有著大恩大德;正因為此,作者才與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時,作者還懷著憐憫之情,傾述著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單無依的境況。第一段寫她“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寫她病情“日篤”;第三段則寫她“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輩對長者的關切與憐愛。李密在《陳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晉武帝講道理,而是充分地擺事實,以具體的實情說服晉武帝體諒他的苦衷。當然他所擺給晉武帝的實情,均染上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晉武帝感到李密強調的孝是真孝,而不是不仕晉的托辭,這便是作者所擬想達到的寫作效果。為了更深一層的打動晉武帝,李密還盡力渲染自己的處境與遭際。開篇便說:“臣以險舋,夙遭閔兇”然後就在這一悲調中泣訴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慘狀,詔書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寵若驚,然而他告訴晉武帝,正是由於詔書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處於進退兩難、狼狽不堪的境地;接著勾畫出祖孫二人更相為命的狀況。由於李密所陳述的情況充滿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晉武帝為之動容。晉武帝閱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沒對李密的辭不赴詔表示不滿,而且還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甚至賞賜他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足見《陳情表》所體現出的“情”的力量。
《陳情表》的語言藝術也是大可稱道的。作者採用了不少排比,對偶句式,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內容。如“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以長幼、內外皆無來顯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的對句表明李密的孝名與才名並傳。再如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則表示了作者誓報恩德的冰心誠意。《陳情表》的寫作多用四字句,雜以參差句,語言練達,琅琅上口。由於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譯文:
臣李密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家立業。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來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秀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准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尷尬。
我想聖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樑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倖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當以犧牲生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