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兄的海海人生
《海洋的記憶 半世紀漁人─澳底阿海兄》作者專訪
文/蘇曉慧 圖/陳吉鵬
本文刊載於《漁業推廣月刊283期》,中華民國行政院漁業署發行/高遠文化承製
隨著《海洋的記憶 半世紀漁人─澳底阿海兄》一書出版,身為女兒的作者吳惠君小姐總算完成父親生前的心願。本書記錄著前台北縣鰻魚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吳信雄先生(阿海兄)一生經歷大風大浪的50年。
不屈不撓的態度
阿海兄數年前曾經提起自己想出一本傳記的想法,但當時惠君諸多公務瑣事纏身,來不及和父親討論成書細節,父親去世之後,聽到父親的摯友再度提起,有感於現代社會對於本土人文關懷的缺乏,父親的一生也是台灣養殖漁業及澳底當地開發史的其中一頁,於是著手進行整理及編纂的工作,將父親一生的事蹟留下一份紀錄。
阿海兄為人好客親切,海派的作風讓他曾擁有許多好友,正直爽快的個性也曾讓他一個不小心陷入牢獄之災,但他沒有因此而氣餒,本書中收集大量的家書資料,滿滿的是丈夫對妻子定時探監並在外獨立扶養兒女的思念、不捨與感恩,對於兒女則分別表達了愛護與關懷,對於朋友與合作夥伴,也展現恢宏的氣度,細細讀來,可以了解一個地方上如此受人敬重的阿海兄,即使人生因此蒙塵,也絲毫不減他所散發的人生光采。
回憶起父親的種種,惠君說阿海兄是一個很好的父親,但對於父親處事的人生態度,則是透過整理遺物的時候才發現父親積極推動地方事務的熱忱,討海人面對大海的情感,一方面感恩海洋賜予的收穫,另一方面又隨時對於海洋的無情提心吊膽,也和父親處事待人的態度相同,一方面同理心對待,另一方面有時也不得不提防他人無心的傷害。
情義相挺,慎勿忘本
阿海兄十八歲就和父親一起捕魚,十九歲當上船長,二十五歲就當上村長,曾經擔任台北縣貢寮鄉鄉民代表、副主席,台北縣九孔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台北縣鰻魚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手稿筆跡剛勁有力,所繕寫的書面記錄中可以看到阿海兄為人熱心公益,凡事與人為善,寧可自己吃虧的高風亮節,這些紀錄也真實呈現台灣基層漁民在地方上的努力與建設,而這些可能是當時的公務單位還沒有辦法做到的。
以前阿海兄所住的地方(澳底過溪仔)後來被徵收為核四用地,經常要求兒女假日書寫以前老家的住址(台北縣貢寮鄉仁里村尖山腳街15號)500至1000遍,當時兒女們都覺得不以為意,只是一種練習寫字的方式,但其實回想起來才了解,父親的用意是希望他們能永遠記得自己是在這個地方出生,希望因為土地被徵收而遠離家園的兒女,未來不管到了哪裡都能不忘本,也能告訴下一代自己的根是在哪裡。
對妻子含蓄的愛,對兒女一生無悔
對阿海兄來說,家人是最重要的,惠君說:「以前爸爸搭火車通勤,有時在車上擠來擠去,看到年輕小姐不自在的動作,回到家都會提醒我們搭車要注意的小細節。」而當兒子在工作上面臨什麼困難,阿海兄也不忘提醒做人做事的態度,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四個孩子都能憑這機會和自己的力量,在年輕時出國工作、遊學,這是阿海兄一生的驕傲。
訪問的過程當中,吳小姐的母親─雲霞靜靜地坐在旁邊,只有在提到阿海兄年輕的趣事時才偶爾補充幾句,當時才十八九歲,在瑞芳大方醫院擔任護士,阿海兄透過朋友的介紹,對溫柔可人的雲霞一見傾心,以致於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聽說妳打針都不會痛喔!」雲霞默默想著:「你又沒讓我打過針,怎麼知道痛不痛?」自此展現追求。
雲霞笑著回憶:「本來沒想這麼早嫁人啦!」但因為雲霞父親認為阿海兄的家庭適合雲霞嫻靜不與人爭的個性而極力促成,在半推半就下和阿海兄交往,不久結成連理,經過40年的攜手共渡,面對難關時互相扶持,忍不住一度哽咽:「這麼好的一個人,這麼正直的一個人,他從來都不會想到要害人……」上一代含蓄沉靜卻濃郁的愛與思念,是年輕一代無法體會的。
書中收集阿海兄大量的學習筆記及抄寫名言的紙條,讓人體會到吸收新知的努力不懈及圓融的人生態度,阿海兄曾經交給惠君《智慧語》和《富貴人生》兩本小冊子,惠君因為工作繁忙一直沒有仔細讀過,原來父親的用意是要讓當時年輕的惠君在工作職場上面對各種不如意時,可以從中汲取人生處事的智慧。
人和土地緊密相連
在完成父親出版自傳的心願後,所體悟到的道理更激勵著惠君投入公益團體的活動,另外成書的過程當中也遇到許多的困難,但是冥冥中似乎也受到父親的幫助,總是能在不懈的努力下有所突破。
這本書記錄著阿海兄的一生,也記錄著澳底的開發與養殖漁業的興衰,承載著吳小姐一家人對於阿海兄的回憶,也承載著阿海面對人生的精神,惠君希望帶給每個有緣人在閱讀時,能體會進而啟發在地生活,基於對地方社會的情感,留下些什麼給後輩子孫,對社會有點或多或少的貢獻,加速提升台灣人文方面的推廣,找回生活的本質,文化深根。以這本書抛磚引玉,刺激更多書寫台灣地方小人物的傳記,小人物的生活面向在時間的推移推化當中,也將成為珍貴的歷史呈現。
小花是不是轉型當作家啦? ^^
回覆刪除努力中~~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