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是」,還真是傷透許多孩子的幼小心靈。其實以我自己對周遭同學、朋友的觀察,還有後來在教學生涯中的體驗,我發現,班上成績較差的,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成績不好的孩子笨就笨在不會自己「感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正確的讀書方法,有三個主要部份:一、讀書的時間,二、書本上的筆記,三、記憶的方法。
以讀書時間的安排來說,在拙著《爸媽,別忘了!你也當過小孩》一書中有比較詳細的說明,而對於國中、高中階段的孩子,有幾點要補充:
除了上課時間之外,你(孩子)能再撥出多少時間在每一個科目上?
通常我會建議,除了上課時間之外,每一科在課餘時間至少要再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做複習,這裡的複習不是考前複習,以國文為例,這兩個小時包含補習、完成學校作業、做參考書題目等等,也就是說,每週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以外,再投資約十四到十六個小時在課業上,其他時間就用來看課外讀物。請注意,我現在說明的是平常讀書上課時的例行工作,不是考前複習。
如果每一科得花超過兩個小時,那麼你(孩子)就應該檢討花那麼多時間的原因,是不是在進行作業時不夠專注?是不是經常決定看書時還晃來晃去?中斷的時間和次數有多少?找出原因之後應就不同的狀況改善,如果問題不是出於浪費,而是類似像「學校功課太多」、「不花這麼多時間就沒辦法完整複習」,那麼就要想辦法縮減其他科目準備時間,事實上,每一科的準備時間也不一定都要花到兩個小時,有的人擅長數學,有的人擅長英文,有的人擅長文史地等科目,凡是本身擅長的科目,在複習時所耗費的時間也相對會少一些,所以是可以調整的,只要將全部複習課業的時間控制在約十四個小時左右即可,如果能更短,那代表從事休閒活動或閱讀課外知識的時間更多,那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接著,是妥善安排每週讀書時間表,最好是定時定量,完全都擠在考前複習是不可能的,一旦考試範圍變得很大,怎麼可能完全讀完?老實說,在聯考的時代,高中聯考與大學聯考時,我自己都沒有完全讀完,雖說至少翻了好幾遍,但還是有不小心漏掉或容易忘記的地方,加上後來國三與高三時,模擬考與段考接連不斷,每兩週考一次大考,沒有一次是我真的把五六冊的書都翻完,然後穩穩當當的去考試的。
例:小明是一位國一新鮮人,每週一至五六點半起床,放學後四點半到家,六、日八點半起床,每天晚上十點半上床睡覺,除去上課時間,每週有4*5+14*2=48小時空閒時間,學校主要科目有國、英、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等七科,預計約需14小時,於是48小時減14小時後,還有34小時,這種時間一般來說是拿來維繫家庭關係,拓展人際關係,增進課外知識,充實個人見聞的時間,但不幸小明數學和英文都不好,於是每週再各花6小時在補習上,將餘下的34小時扣掉12小時的補習時間,還剩下22小時。(你看!誰說認真唸書一定沒時間玩?沒時間看課外書?藉口!)
再補充一點,小孩子最好十一點前上床睡覺,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記憶力減退,那麼花再多時間唸書也沒辦法提升成績的!切記!
下回我們再來了解,針對國文科,讀書的筆記到底怎麼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