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左忠毅公軼事‧方苞》

選錄為97, 98全國語文競賽朗讀篇目

  先君子[父親]嘗言:鄉[家鄉]先輩[長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略「於」,於京畿附近視察學政]。一日,風雪嚴寒,從(ㄗㄨㄥˋ)[帶隨從]數騎(ㄐㄧˋ)出,微行[隱匿身分,便裝出行],入古寺。廡(ㄨˇ)[廳堂兩側的廂房]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底稿、文稿]。公閱畢,即解貂[借代皮衣]覆生,為[替]掩戶,叩[打聽]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左忠毅公]瞿(ㄐㄩˋ)然[目光專注而吃驚的樣子]注視。呈卷,即面署(ㄕㄨˋ)[題簽]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平庸的樣子],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逆閹[反叛的宦官]防伺[偵察]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籌劃、計議、商議]於禁卒,卒感[感動]焉。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屨(ㄐㄩˋ),背筐,手長鑱(ㄔㄢˊ)[古代一種掘土或挖藥草的鐵器],為[通「偽」]除不潔者。引入,微[暗]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ㄗˋ)[眼眶],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ㄓㄨˇ)[支撐]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於是、從而]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ㄐㄧㄣˋ)[閉嘴不作聲]不敢發聲,趨[快步走、趕著向前走]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ㄩˋ)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ㄑㄧˊ)、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ㄒㄧˊ)[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方文書]守禦。每有警,輒[每﹑總是]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輪流休息],而自坐幄[帳幕]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專為報時辰用的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ㄅㄥˋ)[向外四散]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ㄕㄠ)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左忠毅公:左光斗
**古文運動
一. 背景:魏晉以後,文章漸趨華麗對偶而成駢體,太重形式和辭藻,內容則呈現空洞。
二. 萌芽:初唐陳子昂、元結、李華等,為古文運動的先驅。(故韓愈非首倡古文運動者)
三. 發展
(一) 唐朝
1. 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
2. 主張:
(1) 韓愈主張以先秦兩漢的散文,取代六朝的駢文。(六朝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
(2) 韓愈獨尊儒術,主張「文以載道」,將文學與儒學融合為一。
3. 結果:古文運動在唐代並未完全成功,晚唐五代駢文又興。
(二) 宋朝
1. 代表人物: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
2. 結果:古文運動至此完全成功,古文成為文章之正宗。
(三) 元朝
1. 代表人物:姚燧、虞集。
(四) 明朝
1. 代表人物:宋濂、劉基、方孝孺、王守仁、歸有光、前後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袁宏道。
2. 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因此定名,並尊韓愈為八大家之首。
(五) 清朝
1. 清初古文亦盛,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為代表。
2. 之後清古文有三派:
清初桐城派
(1) 方苞認為作文的目的,不僅是做一個文人,主要是通經明道。而經、道的根源是六經、論、孟,其次是左傳、史記、唐宋八大家,最後是明朝的歸有光。
(2) 方苞為文嚴標「義法」,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其文章力求「雅潔」,即「澄清無滓」,為桐城派之祖。
(3) 方苞將古文與詩詞歌賦分開,認為詩歌無法明道,對小說戲曲則更加輕視。曾說:「非闡道翼教、有關人倫風化之文不茍作。」
(4) 劉大櫆深得方苞推許,方苞曾對人說:「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其重要文論,見於「論文偶記」。
(5) 姚鼐,世稱「惜抱先生」,是劉大櫆的學生,主張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重,為桐城派集大成者。
(6) 姚鼐編「古文辭類纂」一書,是一部古文總集,選文嚴謹,為桐城派的教科書。
清中陽湖派
(1) 以惲敬、張惠言為代表。
(2) 主張駢散互用的古文,為桐城派的支派。
清末湘鄉派
(3) 以曾國藩為代表。
(4) 為中興桐城派之功臣。
▲ 清初著名之文字獄
一. 莊廷鑨,私修明史,內容多攻擊清政府,死後,被人告發,莊廷鑨遭開棺戮屍,另連誅寫序、印刷、賣書者七十多人。
二. 戴名世編著南山集,使用南明年號,被處死刑,另連誅三百多人,方苞亦受此案牽連。
三. 呂留良,拒絕清廷招撫,出家著述,死後著作為曾靜所欣賞,收其遺文,密謀反清,後失敗被誅,呂留良亦被戮屍。
四. 徐駿,所作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兩句,被認為有辱朝廷而遭殺害。
▲ 關於左光斗
一. 左光斗為東林黨人。明熹宗天啟四年,與楊漣欲以三十二條死罪彈劾魏忠賢(閹黨)。不料,事蹟敗漏,魏忠賢先下手為強,誣陷「楊、左」入獄,一年後,皆慘死獄中。直至福王時,才追諡「忠毅」。
二. 左光斗在獄中<寄長子國柱書>說道:「此時何時?此地何地?禍出不測,窺伺者眈眈,今後勿讓他(史可法)來,添我悶惱。」可見左公對史公的期許。
▲ 關於史可法
一. 史可法死守揚州城: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史可法在南京擁立福王。1645年,史可法被清兵包圍於揚州城,死守十餘日,曾說:「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城陷,慷慨赴義。清兵憤於揚州軍民死守,入揚州大肆殺戮,死者達八十萬,史稱「揚州十日」。
二. 史可法的衣冠塚:
史可法殉國後,其家人因天氣酷熱,屍首潰爛難辨,遍尋不得,故取其衣冠,葬於揚州梅花嶺上。
三. 關於史公祠的聯語: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國心;生來自有文信侯,死而後已武鄉侯。」
「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抔故土還留勝國衣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